首页   >>   正文
通知公告_办公室专用

    优化研究生培养方案 助推一流学科建设

    2019年01月08日 16:17    阅读量:


    为适应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助推学校双一流建设,2017年下半年,学校在2009年、2012年、2015年修(制)定研究生培养方案基础上,再次启动研究生培养方案的修(制)订工作,形成2018年版研究生培养方案,于近日印刷成册发放到各中层单位,正式实施。

    2018年版培养方案的修(制)订工作是在历次中影响面最大、历时最长、把关环节最多的一次。涉及全校11个博士一级学科、18个硕士一级学科以及17个专业学位类别(领域)。修订前,陈代文副校长多次组织研究生院相关负责人调研、讨论形成修(制)订总体原则。修订中,学科点组织相关培养单位领导、学术带头人及骨干,充分调研兄弟院校,结合自身情况反复研讨,多方征求意见,形成修订方案。方案定稿前,经两次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评议审议,历时近一年10余个版次的汇总和修改。

    2018年版培养方案是历次中更全面、更彻底、更规范的一次。方案是在以往版本的基础上,结合国家对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研究生统筹管理的新要求、学校学科调整后的新情况以及大力推进国际化办学的新趋势,注重凝练学科特色,体现学科方向差异,按照生源多元化、标准统一化的原则,明确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整合师资配置、规范重要环节、完善课程大纲。

    生源多元化,标准统一化

    随着研究生教育的纵深发展,研究生生源逐渐呈现多元化,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研究生,国际学生与本土学生,要求学校不断推进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2018版培养方案本着生源多元化、标准统一化的原则,首次实现研究生培养同一要求、同一质量标准。按照一级学科或专业类别进行修(制)订工作,每个培养方案的内容包括六个方面:学科或学位类别(领域)简介、培养目标、学科方向或研究领域、课程设置、重要环节和毕业授位要求。旨在实现同层次、同培养类型的研究生执行同样的培养环节,达到同样的毕业及授位要求,以确保达到同一培养质量,满足国家、社会以及一流学科建设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

    精准分析需求,明确培养目标

    2018版培养方案主要结合国家《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和各学位类别教指委最新的指导性培养方案,精准分析国家重大科研领域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在新时代背景下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明确各学科类型研究生培养的基本目标。明确了研究生应具有的思想政治素质及学术道德、应掌握的基本知识结构、应具备的基本学术能力以及应具备的语言表达与写作能力。进而为课程设置找准坐标,为研究生培养指明方向,最终以达到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用人单位满意度的培养目的。

    厚基础宽口径,优化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2018版培养方案修(制)订工作的核心,形成了更科学合理的研究生课程体系,体现了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的融合,通识性与差异性课程的交叉。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公共必修课、基础课、专业课、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公共必修课是面向所有研究生的必修课程;基础课是面向一级学科的必修课程,反映一级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以保证为研究生奠定系统的学科基础知识;专业课是面向学科方向或研究领域的必修课程,反映学科方向最重要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公共选修课是面向全校开设的通识性课程;专业选修课是紧密结合经济社会需求,体现学科方向特色或研究领域差异的课程。课程设置更加符合学科/专业内涵、符合学生的发展方向,特别对于博士研究生的课程,切实做到了少而精。同时,适应人才培养新时代要求,在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中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增设提升研究生人文素养的人文社会科学类的选修课程,第一次引入慕课的上课方式。

    整合教学资源,统筹师资配置

    全校统筹师资配置是2018版培养方案修(制)订工作的创新点。严格选拔任课教师,基础课主讲教师均从教学、科研一线经验较丰富的博士生导师、教授中选任;基础课和专业课的任课教师均是本领域副高级以上或相当职称人员;公共课和选修课的任课教师均须从中级及以上职称人员中选任。要求优秀的师资必须有主讲课程,以提升课程讲授的专业性和前沿性;同一位老师不能在同一方案中作为两门课程的主讲教师,以提高课程授课质量;除前沿进展类课程,一门课程不允许有超过四位的任课教师,以保证课程内容的系统性;大量减少跨校区授课现象,减轻了任课教师跨校区的奔波之苦,提高了教学资源利用率。

    加强过程管理,规范重要环节

    出台《关于规范研究生重要培养环节的意见》(院发〔20183号),首次将所有培养层次类型的重要环节一并纳入意见并分别进行规范化要求。《意见》中明确了博士和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的重要培养环节主要包括:科研诚信与学术道德教育、研究生班讨论、中期考核、开题报告和学术活动五个环节。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重要培养环节主要包括:科研诚信与学术道德教育、中期考核、开题报告和校外专业实践四个环节;并就各环节的时间安排、开展方式、参与人员、考核办法及主要流程作了更加细化的要求,为整体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了更全面的制度保障。

    规范教学环节,完善课程大纲

    配套出台《关于规范研究生课程考核的说明》(院发〔20184号),进一步规范研究生教学环节,保障研究生课程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明确研究生课程的考核方式,必修课(基础课和专业课)应进行考试(开卷或闭卷),选修课可根据课程性质进行考试或考查;引入督导组、督查组第三方监督;考核成绩记分规则等。方案定稿后,研究生院庚即组织学科点及主讲教师网上填写课程中英文简介、课程教学目标、学分学时分配、任课教师、课程日历、参考书目和教材等课程大纲内容,供全校师生以及社会公众进行查阅、监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