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通知公告_办公室专用

    “学先进、赶先进”系列活动之优秀人物专访 ----【与优秀同行】倪祥银:十年磨一剑,砺得梅花香

    2018年11月08日 08:50    阅读量:


      

       【编者按】时值我校研究生评优评奖工作接近尾声,通过对上一年度学习、工作的总结,涌现出了一批在学业成绩、学术成果、社会工作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优秀研究生,我们将陆续采访部分优秀在校师生,希望通过展示他们在科研、学习等方面取得的成果,以榜样力量激励广大同学在科研道路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20188月,生态林业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倪祥银博士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发表了以我校为第一单位、题为《Declines in methane uptake in forest soils》的研究论文。该论文在发表当天即受到《新华网》、《卫报》、全球碳计划(Global Carbon Project)等多家新闻媒体和学术组织的关注,发表前三天的日均浏览量近两千次。倪祥银博士于2012年进入我校学习,2014年申请硕博连读,攻读生态学专业博士学位,在吴福忠教授和杨万勤教授课题组从事凋落物分解与土壤有机质形成等方面的研究,201611月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美国纽约市立大学前沿科学研究中心、布鲁克林学院、卡里生态系统研究所进行联合培养,在Peter Groffman博士课题组从事陆地生态系统碳氮循环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20181月作为专任教师进入我校生态林业研究所工作。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倪博士,感受优秀师兄榜样的力量。

    采访的话题自然从师兄的公派留学谈起。谈及攻读博士学位、出国留学这一路走来的经历,师兄只是诙谐地笑称运气比较好。当然,运气是眷顾那些有准备的人,只有自身有实力时,才有能力抓住运气。说到这里,对于许多怀揣着留学梦想的研究生同学应该也很想通过倪师兄来了解更多公派留学需要做的准备工作。他谈到:公派留学,最重要的是我们的科研能力,要让自己在同龄人中足够优秀。师兄接着说道,另外,自己已有的科研方向最好能与国外即将开展的工作相结合。面对出国留学,相信有不少同学在语言沟通的门槛上望而却步,因为对自己的语言交流能力没有信心而不敢出国留学。具有良好的英语基础条件固然有优势,但这与老外面对面的沟通是两码事。倪师兄也坦然地说道,自己英语水平非常差,但在国外与导师和同事的沟通过程中并没有遇到太大的困难。当然,我们可以尽量将自己完全投身于一个全英语的环境,这对自己语言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我们出国留学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科研上,语言的困扰并不能阻碍我们继续向前做科研的步伐

    聊起国外的科研环境,倪师兄反复强调科技工作者的工匠精神。在生态学研究领域,国外很多著名实验室和长期生态定位研究站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就一直进行长期监测,并持续到现在,许多理念处于研究前沿。对于刚踏入科研道路的研究生来说,首先要查阅大量已有的相关研究,要知道这个研究方向的工作已经开展到了什么高度,未来的方向是什么,还可以从什么方向上去介入。谈到发表科技论文所遇到的困难时,倪师兄笑着说道:科研工作是很辛苦的,生态、林业科学研究需要长期在野外开展工作,更加辛苦,但自己已经乐在其中。只要对科研充满热情、保持激情,越做到后面,就觉得越有意思,越想去发现前人所没有发现的问题。别人不知道的事,你把它弄清楚了,这就是科学研究的意义所在。是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倪师兄说他从开始接触土壤碳循环到对此产生浓厚兴趣已经过了6年,那么再关注一个6年、两个6年,就会对这个研究领域了解的更加深刻,这也将推动人们对这个领域产生新的认识。

    倪师兄最后分享了自己在科研道路上的一些经历。他生动地引用了一个例子:我们从小学到大学,到读研究生,再到某个领域的科技工作者,我们重点关注的范围在逐渐地缩小,直至一个小小的点。但幸运的是,这个点在不断地向外延伸和拓展。这告诉我们,对研究领域的认识要围绕某个出发点,将这个点朝着未知的方向不断延伸,则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便不断深入。

    同时,倪师兄还告诉我们必须要加强锻炼,身体健康是保持持续科学研究的前提,只有身体和精神状态都好,才有激情和动力去探索一个又一个未解之谜。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希望同学们在科研道路上,充满激情,坚持不懈,砥砺前行!

    说明: D:\刘菡菁\学习\研究生\研会\研二\照片\3.jpg

    (左二为倪祥银博士)

    /赵胤

    编辑校正/刘菡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