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介
伊宁县位于伊犁河谷中部,始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东邻尼勒克县,西与伊宁市和霍城县接壤,南邻伊犁河,与察布查尔、巩留两县隔河相望。县域总面积4475.83平方公里,辖10个镇、8个乡,有152个村(社区)。总人口39.28万人,常住人口32.81万人,有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回族等31个民族,其中汉族占9.78%,少数民族占90.22%。
(一)交通区位便捷便利
县城驻吉里于孜镇,东距乌鲁木齐720公里,西南距伊宁市18公里,距霍尔果斯口岸90公里。拥有“七横十纵”立体交通网络,有国道218线和577线,境内总长95.4公里;有省道220、314和315线,境内总长48.7公里;有伊墩、墩那、墩旱、墩尼4条高速公路,境内总长96.7公里。“精伊霍”铁路横穿县境,设有伊宁东站、布列开2个站点,运量500万吨,远景设计运量800万吨。
(二)自然环境宜居宜人
伊宁县属温带大陆干旱半干旱气候,地势北高南低,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分为山地、丘陵、平原地貌单元。年平均温度9℃,平均日照2900小时左右,全年太阳总辐射量为134.5千卡/平方厘米,四季分明;年均降水量340毫米,年均蒸发量为1621毫米,无霜期163天,气候温和,水源充沛,水草丰茂,宜农、宜林、宜牧。
(三)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伊宁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被自治区确定为十二木卡姆传承中心。有国家4A级景区2个(托乎拉苏大草原、天山花海),有雅玛图古渡、古道重镇一弓月城遗址、准噶尔时期古城(怀顺城)遗址、著名清代爱国主义者林则徐捐修的皇渠龙口工程遗迹等名胜古迹。有总面积2272公顷的雅玛图国家湿地公园,国家级小叶白腊自然保护区和全疆唯一的野生疣鼻天鹅栖息地。
(四)经济发展势头强劲
伊宁县坚持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围绕自治区“十大产业集群”和自治州“10+1产业集群”建设,聚焦黄金、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新能源新材料、文化旅游、纺织服装、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等重点产业全面发力,113个500万元以上项目动工开建,项目体量创历年新高。2024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52.64亿元、增长1.7%,三次产业结构为26.8:33.2:39.9。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3.51亿元;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5955元、21289元,同比增长5.1%和7.4%。
二、招聘岗位

三、优惠政策
引进人才除执行国家规定的工资、补贴、住房公积金、社会保险等相关待遇,还享受以下优惠政策:
(一)住房待遇。引进人才来我县工作,签订为期5年的服务协议,5年内免费居住人才公寓房(精装配齐家具家电)。服务期满考核合格后,高校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分别享受40万元、30万元购房补贴。
(二)补贴待遇。引进到党政机关和教育、医疗卫生等事业单位的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入编后每月分别享受3000元、2000元生活补贴,人才生活补贴享受期限为三年。
(三)职称待遇。引进对象为事业单位管理岗位的硕士研究生,试用期满转正定级后,聘任管理8级岗位;进入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的硕士研究生,试用期满转正定级且取得中级专业技术职称,可聘任专业技术10级岗位。引进人才初次评聘不受单位岗位数限制。
(四)生活待遇。搭建人才交流平台,每月举办一场不同类型人才沙龙活动,丰富人才业余生活,抚慰离家游子思乡之情。免费开放图书馆、文化馆、健身房等。
(五)探亲待遇。引进人才协议期内,每年可享受一次探亲假,假期为30天。父母或配偶来伊探亲,每年可按在职干部标准报销一次往返交通费。
(六)医疗待遇。每年安排一次免费体检,并享受与用人单位在职人员同等医疗待遇。
(七)子女就学待遇。引进人才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就学,可在用人单位所在地择校就读。